在距離十字路遺址約1公里處的定海白泉王家園小區附近菜地里,考古人員發現了可能是已知舟山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
沉睡約6500年的遺址被“喚醒”
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,在舟山本島及金塘、岱山、泗礁等較大島嶼上,先后發現原始人類遺址幾十處。十字路遺址、馬岙古文化遺址群等這些考古發現,見證了舟山悠久的歷史與文化。
今年9月中旬,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組建調查隊,在定海區白泉鎮發現一片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遺址,距今約6500年,極有可能“刷新”舟山最早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時間。
昨天下午,記者來到白泉王家園小區附近考古勘探現場一探究竟。
考古人員正在清理河姆渡文化陶器。攝影 記者 姚凱樂
■“一鏟子鏟下去都是碎陶片,真的挺興奮”
1975年,當時的定??h白泉公社在十字路附近興修農田水利灌溉工程時,意外挖出了紅燒土塊、陶片及獸骨,由此發現了具有6000年左右歷史的十字路遺址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就在距十字路遺址石碑僅一公里外,王家園小區旁的一片菜地下留存的人類活動遺址,已靜靜地沉睡了大約6500年悠悠歲月。
“在今年9月份開始的考古勘探中,考慮到文化遺址往往具有聚集性,我們選擇了在曾經發現過人類遺址的白泉附近展開調查?!甭摵险{查隊隊長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朱雪菲對記者說。
考古勘探有一種常用工具——探鏟,俗稱“洛陽鏟”,通過探鏟對土地進行打孔取樣,根據土中是否含有紅燒土或者草木灰等,來判斷此處是否存有古文化遺存的痕跡。
朱雪菲介紹,在王家園小區附近這片空地勘探中,當探鏟拔出時,隊員們看到了土壤中包含碎陶片。陶片殘渣陶質差,有的夾砂,有的夾炭,可大致判斷出遺跡年代久遠。
“一探鏟下去,都是些碎陶片。換個地方再鏟,還是有陶片,當時真的挺興奮?!敝煅┓苹叵肫甬敃r的情景,笑著說。
根據現有的調查情況推測,這片史前遺址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??紤]到附近有不少居民建筑,這片遺址完整的規?;蛟S不止于此。
■這里可能是迄今為止舟山最早人類活動遺址
用于考古勘探的解剖溝只有一米多深,由于前幾天剛下過雨,再加之地下較為潮濕,坑內有不少積水。透過剖面,可以看出清晰的土地分層。
“最上面的淺色部分是宋代文化層。接下來那層是河姆渡晚期層,我們發現的陶片大多是這層的。最下面是河姆渡早期層,年代最久遠?!敝煅┓聘嬖V記者,目前舟山最為人熟知的馬岙古文化遺址群,一般認為屬于河姆渡晚期。
記者看到,解剖溝內,最顯眼的古文物是幾個黑色陶器,它們平躺在土地深處,仔細看,陶器表面的紋飾仍隱約可見。據考古人員介紹,這是一種夾炭陶材質的陶釜,類似于現在的瓦罐,是古代盛放各種物品的器皿。
陶釜旁,大小不一的黑色圓形痕跡,幾乎遍布整個解剖溝底部,已由考古人員一一圈出標識?!斑@些黑色的圓形,是有機物長期分解后留下的痕跡,應該是木樁或者竹子之類,屬于房屋構件的一部分?!敝煅┓平榻B,河姆渡時期的建筑主要為干欄式房屋,以竹木為主要建筑材料,大都為兩層建筑,下層飼養動物和堆放雜物,上層住人,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。
“通過對土層、器物的材質和造型紋飾的分析比對,我們推測這里的最下層,屬于距今6000到6500年的河姆渡早期偏晚階段,可能是截至目前發現的舟山最早人類活動遺址。從遺址的面積和房屋痕跡推測,這里應該是一個小型村落?!敝煅┓普f。
■新的考古發現為舟山河姆渡文化提供有力證據
這次考古勘探,調查隊共發現二十余件河姆渡時期的文物,包括較為完整的一些陶器和石器。
朱雪菲拿起一塊紅色的陶片給記者看,上面有一圈一圈的紋飾,這是河姆渡文化中常見的弦紋。一塊從陶器上剝離下來的土塊上,有著凹凸的紋路,證明陶器表面原本具有繩紋,這也屬于河姆渡文化中的典型裝飾。
“這次發現的一些器具和陶片,具有相當典型的河姆渡文化風格,再一次為舟山曾經存在河姆渡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?!敝煅┓平榻B,遺址中較晚階段的河姆渡文物里,還存在同期另一種文化——馬家浜文化的風格特點。
在這片遺址出土的一塊紅色的圓形陶片,據推測是“陶豆”的底座部分,這是一種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陶器,屬于馬家浜文化中常見的樣式。另一塊中空的管狀陶片“牛鼻孔”,也是馬家浜文物中常見的器耳。
“從河姆渡文化遺址的考古成果分析,可推斷出在五六千年前,舟山就已經和大陸有著密切的往來?!敝煅┓聘锌?,在幾千年前,當時人們只有類似于獨木舟這樣簡陋的海上交通工具,很難想象他們經歷的路途兇險,那些有決心、有勇氣挑戰大海、搏擊風浪并最終完成遷徙的人,是一群了不起的先人。
此新聞可在《掌尚舟山》APP同步收看,掃碼下載隨時閱讀舟山新聞